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21 09:10
日前,晨光微露,萬籟俱寂,單縣朱集鎮王六村的李大叔已經踩著田埂走進了中藥材地。他蹲下身撥開白術的葉片,指尖劃過飽滿的根莖——這片100畝的藥田,是他和村民們種出來的“寶貝”,更是村里傳承中醫藥文化的“活課堂”。
“你看這板藍根,嫩葉能當野菜,根能入藥,咱祖輩就知道它能治感冒”,李大叔捏起一株青碧的板藍根,眼里帶著自豪。去年村里決定種中藥材時,他第一個報名:“鎮里常來搞中醫義診,大夫講‘藥食同源’,咱就想把書本里的藥材種到地里?!比缃裉锢锏陌逅{根、知母、白術挨挨擠擠,連路邊的牡丹都不只是觀賞花——李大叔對來參觀的孩子說:“這花根叫丹皮,曬干了能活血,是老祖宗傳下來的‘好東西’?!?/p>
藥田剛種下時,村民們心里犯過嘀咕:“咱懂種莊稼,哪懂種藥材?”鎮里的農技員帶著老中醫來了好幾次,蹲在田里教大家“看天侍弄”:知母喜陰,就得種在牡丹樹蔭下;白術怕澇,壟溝要挖得比種玉米時深?,F在無人機飛過田壟監測病蟲害時,李大叔還會念叨:“機器管效率,老法子管品性——就像咱熬中藥,火候到了才管用?!?/p>
上個月采收板藍根時,村里請來了鎮衛生院的老中醫。他在田邊支起小桌,一邊教孩子們辨認藥材,一邊講“神農嘗百草”的故事。孩子們捧著剛挖的板藍根,聽老中醫說“這藥能清熱,就像做人要正直”,眼里亮晶晶的。
如今王六村的藥田不僅能賣藥材,還成了周邊村的“研學地”。該村還打算把丹皮做成書簽,把板藍根做成茶飲,讓更多人知道——中醫藥文化不在書本里,在咱的田埂上,在咱過日子的煙火里。
通訊員 劉厚珉